墊江歷史悠久,、底蘊深厚,早在新石器時期縣境內(nèi)已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,。在《尚書·禹貢》中,今墊江縣境屬梁州地。商周到戰(zhàn)國時期屬巴國,秦屬巴郡朐?縣。西漢,屬臨江縣,。東漢末,全境由常安縣或臨江縣轄,屬巴郡。西晉泰始二年(266年),屬巴郡臨江縣地,。
西魏恭帝三年(556年),析臨江縣地置墊江縣,屬鄰州,治所今桂溪街道,、桂陽街道。
北周孝閔帝元年(557年),省鄰州入渠州,墊江縣屬渠州容川郡,。天和二年(567年),改墊江縣名魏安縣,。
隋開皇三年(583年),罷容川郡,魏安縣直隸渠州。開皇十八年(598年),魏安縣復(fù)名墊江縣,。大業(yè)三年(607年),罷渠州改置宕渠郡,墊江縣屬之,。
唐武德元年(618年),墊江縣改屬鄰州。次年,析臨江縣地置清水縣,屬臨州,治所今墊江縣高安鎮(zhèn),。武德八年(625年),鄰州廢,墊江縣屬臨州,。貞觀八年(634年),改臨州為忠州,墊江縣、清水縣屬之,。天寶元年(742年),忠州改為南賓郡,清水縣改名桂溪縣,墊江,、桂溪兩縣屬南賓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,復(fù)改南賓郡為忠州,墊江,、桂溪兩縣屬之,。
五代前蜀于州外置軍,忠州置鎮(zhèn)江軍,后蜀改名寧西軍,墊江、桂溪兩縣屬之,。
宋乾德三年(965年),墊江,、桂溪兩縣屬夔州路忠州。熙寧五年(1072年),省桂溪縣入墊江縣,。熙寧九年(1076年),墊江縣屬梁山軍,。元祐元年(1086年),墊江縣屬忠州。南宋咸淳元年(1265年),忠州改咸淳府,墊江縣屬之,。
元至元二十一年(1284年),省墊江縣人豐都縣(屬重慶路忠州),在墊江置臨江巡檢司,。至正二十三年(1363年),農(nóng)民起義軍首領(lǐng)明玉珍據(jù)蜀稱帝,在重慶建立大夏國,復(fù)置墊江縣,屬重慶府忠州。
明萬歷年間(1573~1619年),置順慶分府,墊江縣由順慶分府轄,。
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,忠州升為直隸州,墊江縣由其所轄,。乾隆四十九年(1784年),復(fù)置順慶分府,墊江縣由順慶分府轄。嘉慶五年(1800年),順慶分府撤銷,墊江屬忠州直隸州,。
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后,墊江縣屬四川省東川道,。1935年,屬四川省第十行政督察區(qū)。
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墊江縣屬川東區(qū)行政公署大竹專區(qū),。1953年3月,大竹專區(qū)撤銷,墊江縣屬涪陵專區(qū),。1968年,屬涪陵地區(qū)。1995年12月,屬涪陵市,。1997年6月18日,重慶市直轄,。同年12月,墊江縣由重慶市直轄,。
2008年3月,聯(lián)合國地名專家組經(jīng)過獨立評審,授予墊江“千年古縣”的稱號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全國上千年的古縣有800多個,聯(lián)合國地名專家組中國分部依據(jù)“中國地名文化遺產(chǎn)鑒定標準體系”和“地名文化遺產(chǎn)重點保護對象鑒定標準”,優(yōu)選出100個歷史悠久,、文化積淀深厚,、地名文化內(nèi)涵豐富的古縣進行重點保護,墊江是首批認定的全國40個“千年古縣”之一,也是重慶唯一一個。